理论学习参考(2024年第10期)

理论学习参考

2024年第10

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宣传部编 20241011

1.习近平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 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24年9月12日)通稿 1

2.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强调 深化改革勇于创新苦干实干富民兴陇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2024年9月13日)通稿 6

3.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继续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2024年9月14日)通稿 9

4.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24年9月16日《求是》杂志刊文)全文 13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更加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 不断巩固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2024年9月20日)通稿 20

6.习近平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2024年9月25日)全文 24

7.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2024年9月27日)通稿 25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2024年9月29日)通稿 29

9.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2024年10月1日《求是》杂志刊文)全文 32

10.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建设教育强国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论教育》2024年925日《人民日报》刊文)全文 45


习近平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 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新华社兰州9月12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2日下午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先后发言,就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汇报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参加座谈会的其他省区主要负责同志提交了书面发言。

 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党中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能源粮食安全基础不断巩固,高质量发展亮点不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同时也要看到,仍有不少难题需要进一步破解。

习近平强调,要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突出黄河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强化“三北”工程联防联治,提升整体效果。加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重要支流和重点湖库治理,搞好沿河环湖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快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依法整治“散乱污”企业,有效管控风险源。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建立全流域、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习近平指出,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细化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举措,健全覆盖全流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体系,科学配置干支流水资源。强化地下水水位管控,加大中下游地下水超采漏斗治理力度。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稳步优化调整“八七”分水方案。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水权交易,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实施节水行动,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

习近平强调,要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全力保障黄河安澜。健全水沙调节机制,完善以骨干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为主的调控体系。坚持干支流统防统治,推进干流重点河段、险工险段治理,保障重要堤防水库和基础设施安全。统筹推进黄河水利枢纽重大工程。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加大查险排险力度,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常态化、实战化协同动员演练。

习近平指出,要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优化重大项目建设布局,最大程度降低对地表径流、地下水的影响。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有序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电力外送通道规划建设,加快重点行业清洁能源替代。着力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设备更新,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鼓励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等布局建设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机制,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深度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决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举措。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沿黄城市群要提升人口集聚和产业协作能力。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跨省区重大基础设施体系,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其他区域战略的对接,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协调联动。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

习近平指出,要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稳步增进民生福祉。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提升县城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减轻生态脆弱区的承载压力。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作用,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分类推进村庄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城镇产业发展和乡村产业培育都要重视扩大就业容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强调,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要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加强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深入推进考古等工作。保护好红色文化资源,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充分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民族品格和奋斗精神。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习近平指出,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中央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加大支持力度,沿黄各省区党委和政府要担起主体责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最后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和各项重大举措,抓好三季度末和四季度经济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丁薛祥在讲话中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坚持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快构建坚实稳固、支撑有力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精心做好“人水关系”这篇大文章,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科学配置全流域水资源。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着力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好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

何立峰、吴政隆、穆虹、姜信治出席座谈会,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省区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强调 深化改革勇于创新苦干实干富民兴陇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新华社甘肃兰州/陕西宝鸡9月1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甘肃考察时强调,甘肃要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强民生保障、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9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在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和省长任振鹤陪同下,先后来到天水、兰州等地考察调研。

10日下午,习近平在天水市考察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了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他指出,伏羲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要将这份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11日上午,习近平前往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考察。他结合展板听取引洮供水工程情况汇报,真切地回忆起2013年初来施工现场考察、指导解决施工难题的情景。当得知近600万群众从此告别苦咸水后,习近平十分高兴。他要求加强维护和管理,让这项工程在沿线群众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大效用。

红彤彤的花牛苹果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习近平走进果林,了解相关种植、技术和管理情况。他说,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经过70多年培育发展,花牛苹果品牌更响亮了。要加强品种保护和培育,优化种植方式,创新营销模式,把这个特色产业做得更大,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他祝乡亲们的生活像苹果一样红红火火。

随后,习近平来到麦积山石窟,沿着栈道仔细察看距今1600多年的洞窟和雕塑、壁画,同保护修复工作人员亲切交流。习近平说,我国四大石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他希望文物工作者赓续“莫高精神”,潜心为国护宝,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

11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兰州市考察。在安宁区枣林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他视察了综合服务平台、文体活动室和社区食堂,细致询问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优化便民惠民服务、落实为基层减负等情况,现场观看退休人员合唱演练。他还来到一旁的刘家堡派出所,了解警务力量下沉的做法和成效。习近平强调,要紧扣居民实际需要特别是“一老一小”等重点,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基层治理和社会治安做得更扎实。要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服务群众上。

在退休老党员李宗彪家,习近平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拉家常。看到一家三代生活幸福、其乐融融,他很欣慰。习近平表示,民生为大、民生为要,党中央十分关心老年人的幸福安康,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养老、医疗和社区服务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要坚持做下去,越做越好。

社区广场上,居民们纷纷围拢过来。习近平对大家说,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我国发展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现在,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更加团结、更加努力,大家一起加油干,创造新的更大辉煌。他提前向大家致以中秋的节日祝福,祝家家户户都平安、健康、快乐。

随后,习近平来到黄河兰州中山桥段考察。他沿滨河步道察看,听取黄河生态保护情况介绍。习近平对在场的干部、群众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兰州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大家要心怀感恩,人人参与、人人尽责,共同保护好黄河,让母亲河永续惠泽子孙后代。

13日上午,习近平听取甘肃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甘肃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习近平指出,甘肃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积极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品牌。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强调,要以更大勇气和决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施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主动服务和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拓展跨省域合作,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习近平指出,甘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支持敦煌研究院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好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和治理,筑牢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基础。集中力量办好群众普遍需求、能够办成的民生实事,让群众可感可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农村人口规模性返贫致贫。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依法加强宗教事务治理。做好积石山地震灾区等受灾群众生活保障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切实抓好安全生产。

习近平指出,要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各级干部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前提下积极担当、放手干事,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切实加强基层党建。

10日下午,在前往甘肃途中,习近平在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和省长赵刚陪同下来到宝鸡市考察。习近平参观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他指出,我国青铜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要加强青铜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更好激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热爱。习近平还察看了渭河生态公园。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陪同考察。

何立峰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9月12日上午,习近平在兰州亲切接见驻兰州部队上校以上领导干部和基层先进模范、文职人员代表,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驻兰州部队全体官兵致以诚挚问候,并同大家合影留念。何卫东陪同接见。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继续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国家副主席韩正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主持大会。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长期奋斗的成果,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全新政治制度,是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中国政治从根本上实现了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绝大多数人受压迫被剥削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伟大变革。

习近平强调,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保证了我国始终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实现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展现出显著政治优势,为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好制度,是能够有效凝聚全体人民力量一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好制度。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的新要求新期盼,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推动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持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必须坚持按照“四个机关”要求加强各级人大建设。这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形成了党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强调,要充分发挥人大保证全面有效实施宪法法律的重要作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发挥职责作用,坚决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确保宪法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确保各国家机关都在宪法法律范围内履行职责、开展工作。

习近平指出,要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提高立法质量,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各项权利得到有效落实。

习近平强调,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加强对宪法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确保各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确保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实现。各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切实履行好各自监督职责。

习近平指出,要充分发挥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的带头作用。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人民公仆意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人大代表肩负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要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各国家机关要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健全联系代表的制度机制,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各级人大常委会党组要始终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按照“四个机关”的要求,切实加强人大机关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不断提高新时代新征程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

赵乐际在主持大会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光辉历程,深刻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系统总结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重大成果,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讲话立意高远、催人奋进,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部分全国政协副主席,曾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职务的老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出席大会。

中央党政军群各部门和北京市主要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各省区市和部分副省级城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部分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各界代表,外国驻华使节等约3000人出席大会。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24年9月16日《求是》杂志刊文)

这次全会,听取了中央政治局工作报告,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全会通过的《决定》,总结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经验,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下面,我代表中央政治局,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

第一,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推进改革,是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新征程上,我们靠什么来进一步凝心聚力?就是要靠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来展开。要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坚决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有效防范化解前进道路上的重大风险挑战,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第二,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遵循的“六个坚持”原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对于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改革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是我国改革开放成功推进的根本保证,要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善于汇集民智、凝聚民心,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守正创新,既要有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四个自信”不动摇,又要有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魄,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要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改革难题,巩固改革成果,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坚持系统观念,要统筹兼顾、辩证施策,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些原则,必须在改革实践中毫不动摇坚持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三,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决定》突出促进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安排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等7个部分,就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同时,《决定》围绕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等战略任务,针对体制机制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这些改革举措覆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方方面面,构筑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景图。

《决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适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需,顺应人民群众期待和社会预期,奔着问题去,着力健全制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全党同志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这些重大改革举措,领会好改革意图,把握准改革指向,坚定不移予以推进。

第四,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保证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范围广、触及利益深、攻坚难度大,对各级党组织正确判断形势、科学谋划改革、广泛凝聚力量、推动改革落实,对广大党员、干部精神状态、思想观念、素质能力、作风形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决定》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就深化管党治党制度改革作出部署。主要包括: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基层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推进这些改革,目的就是营造有利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环境,为推进各领域改革提供重要保证,要深刻领会和把握。

二、切实抓好《决定》部署的贯彻落实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要精心组织、统筹协调,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党中央领导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人民军队等要担负好主体责任,聚焦重大部署、重要任务、重点工作,主动担当作为,深入研究推进本部门本单位本系统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抓好涉及本地区重大改革举措的组织实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改革抓在手上,既挂帅又出征,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

第二,坚持整体推进。《决定》部署的各项改革举措关联度高、协同性强,贯彻落实中既不能单打独斗、单兵突进,又不能打乱仗、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准确把握改革的战略重点,合理安排改革举措的先后顺序、节奏时机,根据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超前、不滞后。当前反映最为集中、最为迫切、需要打攻坚战的,就抓紧改;需要久久为功、打持久战的,就徐图之。要加强各项改革举措协调配合,增强改革取向的一致性,坚决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不能因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影响改革大局。要保持工作连续性,过去已经定下来的改革,要继续抓好落实,新部署的改革要抓紧研究方案、扎实推进。

第三,鼓励探索创新。《决定》作出的改革部署主要是战略性、前瞻性、方向性的,需要制定周密可行的改革方案。各地区各部门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全力以赴把党中央确定的原则、明确的举措、提出的要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同时,要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主动作为,找准自身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制定切合实际的具体改革举措,防止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对已经确定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还没有实践经验的改革,要采取试点先行探索的办法,取得经验、看准了再推开。对新领域新实践遇到的新问题,要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开拓创新,不断创造和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

第四,务求取得实效。要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改革推进机制,从改革方案设计到改革组织实施都要有利于抓落实、有利于解决问题,防止重文件制定轻文件落实等不良倾向。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改革没有局外人旁观者的观念,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紧密结合工作职责,把改革任务落细落小落实。要加强改革督察,强化跟踪问效,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时推动整改。要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扎实做好下半年工作

今年时间已经过半,做好下半年工作对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十分重要。我着重强调几点。

第一,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上半年,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得以巩固,积极因素增多,各方信心增强。同时,经济运行面临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困难挑战和不确定性仍然不少,要按照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予以应对。要落实好宏观政策,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着力做好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各项工作。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研究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品以旧换新,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积极扩大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要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开展碳达峰专项行动。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就业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问题,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扎牢社会保障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第二,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要落实好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扎实抓好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防控和化解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监测、防控措施,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主动塑造有利外部环境。

第三,搞好“五年规划”总结评估和谋划工作。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明年是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情况如何,“十五五”规划要确定什么样的目标任务,要提前研究,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切实搞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

第四,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和现代化建设能力。要抓好管党治党各项任务落实,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切实改进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持续为基层减负,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做好巡视工作。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党的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更加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

优势 不断巩固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 中共中央、全国政协20日上午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要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把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蔡奇、丁薛祥、李希,国家副主席韩正出席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主持大会。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75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显著政治优势,是科学、有效、管用的制度安排,在人类政治制度发展史上具有独特政治价值。

习近平强调,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形势任务,在实践创新基础上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主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坚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坚持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这10条构成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新征程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指出,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新时代新征程,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统筹完善协商民主体系,着力健全协商民主机制,不断拓展协商方式和平台,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和条件,不断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要发扬优良传统,牢记政治责任,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习近平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人民政协要深刻认识人民政协制度和人民政协组织的鲜明政治属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进一步实现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上共同进步、行动上步调一致。

习近平强调,人民政协要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推进协商议政。发挥协商式监督优势,助推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习近平指出,人民政协要完善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作用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宗教人士的政治引领,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着力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

习近平强调,要健全人民政协工作制度机制,加强政协协商同其他协商形式的协同配合,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工作。

习近平指出,建设一支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政协委员队伍,是人民政协高质量履职的重要保障。广大政协委员要珍视政治身份,锤炼政治品格,提高政治能力,强化使命和责任担当,自觉投身凝心聚力、决策咨询、协商民主、国家治理第一线的具体实践。

习近平强调,中共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政协党组要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健全落实中国共产党对政协工作领导的组织体系和制度机制。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王沪宁在主持大会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人民政协的历史贡献,深刻阐述人民政协的鲜明中国特色和显著政治优势,对不断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讲话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要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努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曾担任过全国政协领导职务的老同志出席大会。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京全国政协常委,有关方面代表等约800人出席大会。


习近平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

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

你们好!来信收悉。值此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致以祝贺和问候!

新时代新征程,希望你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新闻舆论工作需要,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

2023年12月1日

(来源:新华社)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7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李强主持大会,王沪宁宣读表彰决定,赵乐际、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

上午10时,大会开始,全体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王沪宁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决定》。352个模范集体、368名模范个人受到表彰。

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习近平等为受表彰的模范个人和模范集体代表颁奖。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首先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模范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民族工作战线的同志们和关心支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各方面人士表示诚挚问候。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一百多年来,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创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局面,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我国少数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形成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着眼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最大限度把各民族凝聚起来,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确保各族人民真正获得平等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主人;正确把握维护国家统一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各民族经济相依,是中华民族构建统一经济体的强大力量;各民族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习近平指出,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习近平强调,要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教育,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习近平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各地区在经济上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融为一体,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强调,要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资源配置,加强边疆和民族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有序推动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习近平指出,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不断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民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民族地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民族工作的良好氛围。

李强在主持大会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根脉和魂脉,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总体要求,思想深邃、视野宏阔,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受表彰模范个人和模范集体代表在会上发言。

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有关领导同志出席大会。

受表彰模范集体代表和模范个人,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参加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2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伟大时代呼唤英雄、造就英雄。英雄辈出,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兴旺发达、长盛不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关爱英雄模范,推动全社会尊崇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志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争取更大荣光。

李强、赵乐际、王沪宁、丁薛祥、李希、韩正出席颁授仪式,蔡奇主持。

9时许,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集体乘坐礼宾车从住地出发,由礼宾摩托车队护卫前往人民大会堂。人民大会堂东门外,礼兵分列道路两侧,青少年热情欢呼致意。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沿着红毯拾级而上,进入人民大会堂。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有关领导同志等,在这里集体迎接他们到来。

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气氛庄重热烈。巨幅红色背景板上,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图案熠熠生辉。背景板前,18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分列两侧,18名英姿挺拔的礼兵持枪伫立。

9时58分,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习近平同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一同步入会场,全场起立,热烈鼓掌。

10时整,军乐团号手吹响仪式号角,颁授仪式开始。《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全场高唱国歌。

蔡奇宣读习近平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主席令指出,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根据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的决定,授予王永志等4人“共和国勋章”,授予迪尔玛·罗塞芙“友谊勋章”,授予王小谟等10人国家荣誉称号。

2名旗手高擎五星红旗,3名礼兵手捧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迈着雄健的步伐,行进到仪式现场。

在雄壮的《向祖国英雄致敬》乐曲声中,习近平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同他们亲切握手、表示祝贺,全场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少先队员向功勋模范人物献上美丽的鲜花,敬礼致意。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首先代表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获得“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英雄模范、获得“友谊勋章”的国际友人表示热烈祝贺、致以崇高敬意。

习近平指出,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伟大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各条战线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今天受到表彰的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将永载共和国史册,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优秀品格值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习。

习近平强调,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团结奋进、砥砺前行,汇聚起共襄强国盛举的磅礴力量。要胸怀强国之志,以国家富强为念,以人民幸福为盼,忠心爱国、矢志报国,把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在为国尽责、为民服务中实现个人价值、展现人生风采。要锤炼强国之技,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练就真本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努力成为善于干事创业的岗位能手、行家里手。要勇建强国之功,以只争朝夕的历史主动、主人翁的责任担当,锐意进取、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在破解发展难题、攻克改革难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不断有所作为。

习近平指出,75年来,世界上有很多与中国人民志同道合、风雨同舟的老朋友、好朋友,今天被授予“友谊勋章”的迪尔玛·罗塞芙女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中国发展、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友谊作出突出贡献的国际友人。中国人民愿携手世界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习近平强调,新的画卷需要我们共同描绘,新的历史需要我们共同开创。要锚定目标、勠力同心、开拓进取,共同谱写人民共和国更加绚丽精彩的新篇章。

颁授仪式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友谊勋章”获得者迪尔玛·罗塞芙代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发言。

颁授仪式后,习近平等领导同志同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合影留念。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部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军委委员出席颁授仪式。

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和北京市负责同志,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亲属代表、所在单位代表,以往功勋荣誉表彰获得者代表,有关国家驻华使节,各界干部群众代表等约1000人参加颁授仪式。

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2024年10月1日《求是》杂志刊文)

《复兴之路》这个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给人以深刻教育和启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不论留学人员身在何处,都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里。

2013年10月21日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2013年12月30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中华民族为什么几千年能够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

2014年9月28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和祖国观、民族观形成的关键期。教育是渗进血液、透入灵魂的,一定要从小就抓,从幼儿园就抓。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的心田中生根发芽。各民族都要培养孩子们树立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不要让孩子们只知道自己是哪个民族的人,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中华民族,这是月亮和星星的关系。这件事一定要大张旗鼓做起来,持之以恒做下去。

2014年9月28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位卑未敢忘忧国”、“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岳飞的《满江红》,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等等,都以全部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2015年12月30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运用艺术形式和新媒体,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要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今天我们讲爱国主义,这个道理要经常讲、反复讲。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要教育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国家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我们要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2015年12月30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十一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现实的。在当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就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

2016年11月11日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十二

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装点祖国的秀美河山,描绘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要抒写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实践,抒写多彩的中国、进步的中国、团结的中国,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十三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十四

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十五

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爱国主义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的必修课。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1935年,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振奋了师生爱国斗志。我看,这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要把爱国主义贯穿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教育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我多次强调,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要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十六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

2019年2月3日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十七

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十八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

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十九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

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二十

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二十一

“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020年4月22日在陕西考察时的讲话)

二十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爱国主义是激励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在历史洪流中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是驱动中华民族这艘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强劲引擎,是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迸发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壮丽旗帜!

2020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十三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旗帜感召下,同仇敌忾、同心协力,让世界见证了蕴含在中国人民之中的磅礴力量,让世界知道了“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2020年10月2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二十四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广大院士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响应党的号召,听从祖国召唤,保持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党、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不懈奋斗!  

2021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二十五

要坚持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的正确方向,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发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作用,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

2022年7月29日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二十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二十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广大香港同胞素有爱国爱港光荣传统,这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希望你们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深刻认识世界发展大势,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才,为建设美好香港、实现民族复兴积极贡献力量。

2023年7月24日给香港培侨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的回信)

二十八

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用好这一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2023年12月3日在江苏省盐城市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时的讲话)

二十九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把家乡建设好,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你们这一代人接力奋斗。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志向,珍惜美好时光,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2024年5月30日给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学生们的回信)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至2024年5月期间有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重要论述的节录。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建设教育强国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论教育》

2024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刊文)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决策,确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教育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论教育》出版了。这部专题文集收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文稿47篇。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重大问题的深刻阐述,是贯穿这部专题文集的一条红线。

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关乎教育的性质,关乎教育的兴衰成败。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用几十年时间走过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历程,走过了由旧到新、由小到大的非凡历程,实现了从文盲大国向教育大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才能取得这样前无古人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就教育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强调,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是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党的教育方针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地位和作用。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心怀“国之大者”,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释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深刻阐述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指出,建成教育强国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信心、久久为功,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成立了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目的是推动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总抓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把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当成重要职责,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抓好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就是要保证正确办学方向,保证党的领导全面发挥作用;思想领导,就是要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保证学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经费投入上加大力度。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各地党委书记和有关部门党组书记要多到高校走走,多同师生接触,多去高校作报告,加强同高校知识分子的联系,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工作专业性强、规律性强,管教育的领导部门和领导干部更要尊重和钻研教育,努力成为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在教育系统能不能有效实现,取决于教育系统党的组织体系健不健全,党的建设抓得好不好。地方各级党委和教育部门党组织要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要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形成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高校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高校书记、校长都要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确保高校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中。要在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要加快推进民办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民办学校得到贯彻。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工作,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师生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依靠,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维护政治统治、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无一不是通过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这部专题文集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根本问题的深邃思考。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旦在办学方向上走错了,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走偏了,那就像一株歪脖子树,无论如何都长不成参天大树。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我们思考和谋划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是丝毫不能偏离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定语就是“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对培养什么人的本质规定。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没有这一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不成立了。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那将是教育的失败。教育的失败是一种根本性失败。我们决不能犯这种历史性错误!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握的大是大非问题,没有什么可隐晦、可商榷、可含糊的。不管什么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必须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办好思政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大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只有打好组合拳,才能讲好思政课,但无论组合拳怎么打,最终要落到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叫人口服心服。要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整合网上教育教学资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发展。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完成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就是教育的历史责任。全面发展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是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学习知识是学生的本职。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学习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做到敏于求知、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短板,“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配齐配好美育教师,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组织好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社会是个大课堂。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以及校内各类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要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树立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人民办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体现。建设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部专题文集对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作了充分反映。

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要加快建成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让学习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要加快建成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每个人不分性别、不分城乡、不分地域、不分贫富、不分民族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要加快建成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要加快建成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努力使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使学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畅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从幼儿园到大学全过程都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要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努力让每个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奠基性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有没有”、“够不够”的问题已经得到初步解决,下一步要重点解决“好不好”、“优不优”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加快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要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推动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气力抓好。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我国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千百万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公平的教育机会,孩子们告别了天天跋山涉水上学,实现了住学校、吃食堂。

持续巩固“双减”成果。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知识智力、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缺一不可。一段时间以来,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太苦太累,办学中的一些做法太短视太功利,更严重的是大家都知道这种状况是不对的,但又在沿着这条路走,越陷越深,越深越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说到底,是立德树人的要求没有完全落实到体制机制上,教育的指挥棒在中小学实际上是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增加了学生课外负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甚至扰乱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社会反响强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真正把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要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让校外教育培训回归育人正常轨道。“双减”政策落地有一个过程,要久久为功。要引导家长、学校、社会等各方面提高认识,推动落实好“双减”工作要求,持续巩固“双减”成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如何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形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智能化环境。要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四、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这部专题文集,突出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重要论述和战略擘画。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今时代,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我国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要着眼于“教好”,围绕教师、教材、教法推进改革,探索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要着眼于“学好”,围绕立德立志、增智健体、成才用才推进改革,为每个人成长成才创造条件;要着眼于“管好”,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不断健全教育管理制度体系。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教育强国成败。要紧扣建设教育强国目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我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真正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要强化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地位,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长期以来,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做好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要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要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加强教师待遇保障,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推动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不拒细流,方为江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教育现代化,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要根据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要优化教育开放全球布局,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提升层次和水平。要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内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把质量高、符合需要的引进来。要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把牢教育对外开放正确方向和安全底线。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教育是促进各国人民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要通过中外教育交流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发展长久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人类社会美好未来。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教育》和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结合起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

(来源:《人民日报》20240925 06

主办 :61772088 辑:张淑妍